国学经典
共学勉之
图片
刘叉,唐代诗人,生卒年不详,主要活动于元和年间。他少时任侠,因酒杀人,亡命后遇赦改节,折节读书,诗风犷放,常带悲慨之气。其代表作《修养》以独特视角探讨修行之道,批判伪道人迷失于虚幻,呼吁人们回归内心,珍惜灵性。这首诗不仅是对修行的思考,更是对人性的洞察,提醒我们在纷扰尘世中坚守内心宁静,追求真正的精神自由。刘叉的诗作虽有险怪之风,却也如黄钟大吕,振聋发聩,值得我们反复品味。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《修养》原文唐 · 刘叉
损神终日谈虚空,不必归命于胎中。我神不西亦不东,烟收云散何濛濛。尝令体如微微风,绵绵不断道自冲。世人逢一不逢一,一回存想一回出。只知一切望一切,不觉一日损一日。劝君修真复识真,世上道人多忤人,披图醮录益乱神。此法那能坚此身,心田自有灵地珍。惜哉自有不自亲,明真汩没随埃尘。图片
01. 损神终日谈虚空,不必归命于胎中。
解释
不要整日沉迷于空洞的虚无之谈,耗费心神,也不必执着于追求虚幻的境界。
世间有太多人迷失在虚无的追求中,耗费精力却一无所获。真正的修行,不是追逐虚幻的境界,而是回归内心的宁静与真实。只有放下无谓的执着,才能在平凡中发现生命的真谛,找到内心的安宁。
02. 我神不西亦不东,烟收云散何濛濛。
解释
我的精神不偏不倚,如同烟云散去后的空灵,既不偏向西方,也不偏向东方。
这句诗提醒我们,真正的精神境界是中正平和的,不被外界的纷扰所左右。只有保持内心的独立与自由,才能在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,不被外界的喧嚣所迷惑。
图片
03. 尝令体如微微风,绵绵不断道自冲。
解释
让自己的身体如同微风般轻盈,气息绵绵不绝,自然能感受到道的充盈。
修行的本质在于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的和谐。当我们像微风一样轻盈时,便能感受到生命的流动与自然的韵律。这种状态不仅让人身心舒畅,更能让我们在生活的喧嚣中找到内心的宁静。
04. 世人逢一不逢一,一回存想一回出。
解释
世人往往在修行中只追求表面的“一”,却忽略了真正的“一”。每一次的存想,反而让自己离真理更远。
这句诗批判了那些盲目追求形式的人。真正的修行不在于外在的形式,而在于内心的领悟。只有放下外在的执着,才能真正接近真理,获得内心的解脱。
图片
05. 只知一切望一切,不觉一日损一日。
解释
人们总是盲目地追求一切,却不知在追逐中,每天都在损耗自己的精气神。
这句诗提醒我们,过度的欲望只会让我们迷失方向,消耗精力。真正的智慧在于放下无谓的追求,回归内心的宁静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在有限的生命中,找到真正的价值。
06. 劝君修真复识真,世上道人多忤人,披图醮录益乱神。
解释
劝告人们要真正修行,认识真理。世上那些所谓的“道人”,往往违背真理,他们的行为只会扰乱人们的内心。
在修行的道路上,真正的智慧在于辨别真伪。那些看似高深的修行方法,往往只是外在的形式。只有回归内心的本真,才能找到真正的宁静与解脱。
07. 此法那能坚此身,心田自有灵地珍。
解释
那些虚伪的修行方法并不能坚固身心。真正的宝藏,其实就在我们内心深处。
这句诗告诉我们,真正的力量来自于内心。外在的修行方法或许能带来短暂的慰藉,但真正的解脱和成长,只能从内心深处获得。只有珍惜内心的宝藏,我们才能在修行的道路上走得更远。
08. 惜哉自有不自亲,明真汨没随埃尘。
解释
可惜人们常常忽视自己内心的宝藏,真理被尘世的喧嚣所掩盖。
这句诗提醒我们,真理其实就在我们身边,却被我们忽视。真正的修行,不是向外求索,而是回归内心,找回被尘世遗忘的本真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在喧嚣中找到真正的宁静。
图片
愿与君共勉共行!下一集:
这里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,现在有一个机会,让你无需花费一分钱,就能掌握中医的宝贵知识!你没听错,就是完全免费!
中医学风云人物倪海厦亲传弟子开课,免费学习3年!
精一书院有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,如开学典礼、见面会、中医知识大赛等,有专门的学习社群,有老师带班答疑,不怕学不懂,就怕你不学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郑州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