威尔士一家巴尔莫勒尔堡短暂露面,凯特神情疲惫,新家选址再遭媒体穷追猛打
一阵凉风刚吹过高地的松林,巴尔莫勒尔堡外的石板路就响起了车轮声。上周日,威廉亲王开着那辆深色路虎缓缓驶向Crathie Kirk教堂——这座自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就见证王室夏日礼拜的小教堂,今年依旧迎来了熟悉的一批人。副驾驶上的凯特戴着棕色礼帽,头发换了新颜色,可笑容有点僵;后排三小只安静坐好,各自望着窗外的山坡和羊群。
这种场景,其实是老传统了。从查理一世被斩首之后,英格兰君主对苏格兰一直心存复杂感情,但到了维多利亚女王手里,她干脆买下这片地,把避暑当成每年的必修课。如今查尔斯三世延续规矩,每年8月到9月都会在这里招待家族成员与少数好友——只是今年,不知是不是因为前段时间度假传闻闹得太凶,这趟亮相显得格外低调。
说起度假,那真是一根刺。这两个月里,他们先是在温网看球,然后飞去希腊海岛乘游艇,还被拍到乔治在船上叫披萨送餐员登船……英国人爱八卦,但对“公务懈怠”三个字更敏感,有记者翻出账本:过去七个月,他们已经安排四次海外长假,从阿尔卑斯滑雪到加勒比海晒太阳,再回法国雪场,如今又加一个希腊行程。而同一时间,77岁的国王和75岁的安妮公主还在马不停蹄跑活动,这对比可想而知会让嘴碎的人添多少话头。
不过要是摊开慈善账单看,又是另一番光景。据基金会年度报告显示,他们去年筹集1220万英镑,其中1190万都捐出去了——威廉的Homewards项目拿走437万、凯特关注早期教育投了220万,还有野生动物保护、社区设施改善等项目。一位曾经参与温莎城镇规划会议的老人私下说过:“他们花钱像倒水一样快,可至少流向的是正地方。”但舆论从来不吃这个账,因为形象上的裂缝,比数字更容易留痕迹。
搬家的事,就是新的裂缝。今年8月,有消息从肯辛顿宫漏出来,说年底前他们要从阿德莱德小屋搬去温莎大公园里的森林小屋。这栋房子有八个卧室,还有网球场、泳池和舞厅,看起来像升级版庄园。但圈内人清楚,这并不是嫌原来的地方太挤,而是那几年住得不顺心:刚搬进去没多久伊丽莎白二世便病逝,此后接连传来癌症噩耗,对他们来说多少沾点晦气味道。有朋友劝这是心理暗示,“换个环境图个吉利”,何况装修费还是威廉自己掏腰包付租金,本以为能堵住悠悠之口,却没想到又给媒体递刀子用。
《每日邮报》率先发难,说为了腾地方给他们,两户原本住附近的人被要求迁走,还指责森林小屋位置偏僻,会让未来君主与公众疏远。有趣的是,今年5月查尔斯也做过类似安排,为卡米拉清空邻居房子,当时却没人批评他。这种双标,在英国宫廷史上屡见不鲜,比如乔治五世宠幸桑德灵厄姆庄园时,也曾悄悄买下周边农舍,只为阻隔猎狐队伍经过花园,被当地村民编成歌谣唱了几十年:“国王关门喝茶,我们绕道走天涯。”如今听来颇有讽刺意味。
还有记者翻旧账,把森林小屋三百年来发生的不幸事件列了一遍:18世纪伯爵夫人在此暴毙、19世纪仆役因偷猎受鞭刑死于柴房、二战期间驻军中有人离奇失踪……这些故事真假难辨,但写进专栏就是另一回事。在咖啡馆闲聊的一位退休警员说,他年轻时巡逻经过那里,总觉得风声怪异,“晚上树影摇的时候,好像有人站窗边盯你”。这种话既吓人又吸睛,自然成了文章里的调味料,让读者脑补空间足够大。
至于当事人的反应,一如既往淡漠。他们带孩子去教堂路上照样谈笑(至少孩子们如此),乔治和路易凑在一起不知道讨论什么,大概是学校的新学期活动;夏洛特端坐中间,那股沉稳劲儿倒真有几分祖母年轻时视察军营的架势。我记得小时候跟母亲赶集遇到乡镇干部,也是这种表情,不急不躁,看谁都带点审视意味,让旁人不好意思搭话——或许这是某种天生气质,与血统无关,与习惯有关吧。
傍晚回程的时候,小雨落下来,在挡风玻璃上一层层铺开水珠。我注意到凯特伸手拨了一下额前乱发,没有刻意整理,就那么放着,被暖黄色车灯映出一点疲态。不知道她有没有想起第一次作为准王妃踏进巴尔莫勒尔堡的大门,那时候她才二十多岁,一切都是新鲜且充满可能性的,如今已然不同。但生活总归要继续,就像高地牧羊人的一句老话:“山谷变迁慢,人心变快,你只能跟着脚步走。”
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,仅供学习交流,不构成定论或权威史实参考。
郑州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